■许志卫(右一)和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
人物名片
(相关资料图)
许志卫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是太阳能电池工艺技术提升与改进的重要创新平台。工作室由24名技术人员组成,其中具备高级职称2人。工作室从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与学习,到老设备、老工艺的自助改善,始终以“技术控”的执着,走在攻坚克难的前沿。先后获邢台市工人先锋号、河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河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我们创新工作室刚一成立,就接到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日前,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许志卫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许志卫告诉记者。
当时,该公司拿到了日本市场的订单。“由于产品需工作在海边,应用环境比较恶劣,所以对性能的要求是行业标准的3倍。”许志卫介绍说。
许志卫团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每天从早到晚做试验,整体做了上千次试验都没能成功。“团队的压力非常大,中间有一段时间我们认为这个订单可能做不了,都想过放弃。”许志卫说,团队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当时团队每天都要开碰头会,进行“头脑风暴”,捕捉哪怕一丝一毫的可能性。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许志卫团队“三管齐下”。“首先是材料的改善。本来我们是基于现有工艺流程之上去做一些优化,这次团队都深入到了材料端的开发和测试,与供应商探讨改进方向,最终满足了该项目对电池性能的测试要求。”
为了实现目标,许志卫团队对设备进行了改进。由于当时几乎所有设备的核心部件都是进口的,这也带来很大的挑战,部件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工艺的变化。为此,团队引进了国产部件作为替代,以硬件改造适应技术要求。
“第三点是工艺的改进,我们对太阳能电池的结构进行了优化,主要是在镀膜环节,对膜层进行了梯度化的设计,来提高整体的可靠性,获得较强的抗老化性能,从而实现高标准的要求。”许志卫说,经过整整8个月的努力,攻关取得成功,产品在日本市场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和评价,“这对我们团队精神上的鼓舞是比较大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要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产品的适时转型升级是关键。2022年6月,晶澳研发公司把新型太阳能电池产品“N型倍秀电池”的设计方案交到许志卫创新工作室手里。“这是一个我们企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是产品转型过程中最核心的一环。我们需要把设计方案转变成实现量产的具体工艺,而且只有一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山大!”许志卫说。
重压之下,许志卫团队迸发出超强战力。他们先到研发进行了对接学习,然后精确策划实施新产线工艺路线的制定、设备的选型、工艺流程的制定等。团队成员每天查找各种资料,理论结合实践反复优化方案并试验验证结论,同时邀请研发人员来现场指导。经过三个月的奋战,产线就达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到现在,晶澳后期的扩产都是应用了这项转量产的技术。
“该产品光电转换效率由原先23.6%提升到25%以上,而且产品功率零衰减,温度系数相对较低,后期电站端的发电效率也会更高。这已经成为企业一个拳头产品。”许志卫难掩兴奋地说。
据统计,许志卫创新工作室先后负责技术提升与改进项目40余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1项,共获得国家专利49项,每年为公司创造效益6000万元以上。■记者王立鹏 通讯员刘玉冰
标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