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成员在做现场耐压试验
“通过啦!”“收工!”这是国网河北电科院开关技术研究室成员在完成大项目时常有的欢呼声。然而,在欢呼雀跃的背后,令观者动容的是,一群高学历的年轻人,背井离乡,身处荒郊野外,与电力设备为伴,埋头技术攻关,奋发前行的坚毅身影。
张北-雄安特高压工程雄安站三期扩建项目的一位技术人员介绍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时,正值张北-雄安特高压工程雄安站三期扩建项目进入交接试验阶段,担任电气试验总负责人的顾朝敏顿感压力山大。为此,顾朝敏组织了誓师会,他对参加试验的7名成员说:“雄安站三期扩建项目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配套工程,也是河北电力今年的一号工程,我们能参与到千年大计工程建设之中是大家的职业荣幸,因此一定要克服万难,高质量按时完成试验调试任务,保障雄安新区用上张家口的风能和光伏等清洁能源。”
“我说完上述这几句话时,激动得有点哽咽,因为我深知这个试验的特殊性:试验设备庞大,施加的电压非常高,达到110万伏,动用的人比较多,危险和风险并存。”为了做到万无一失,顾朝敏组织人员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集中攻关,充分利用团队成员的多项既有技术成果,顺利完成了各项试验调试任务。鉴于团队在特高压工程中的突出表现,开关技术研究室被国网公司授予“国网公司工人先锋号”,顾朝敏也被评为“国网公司优秀班组长”。
据悉,开关技术研究室共有14名成员,其中4名博士、10名硕士,平均年龄33岁。他们主要负责国网河北电力开关类设备技术管理、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技术监督等主要职能,以发现和解决设备问题,保障设备安全为己任,坚持冲锋在前,不懈攻关,打造了“服务至上·技术精湛”的突击队品牌,用青春和智慧谱写着一曲曲新时代奋进赞歌。
2015年,河北南部电网首个特高压工程建设开工。由国网河北电科院承担的最关键的特殊交接试验任务之一——1000千伏GIS交流耐压试验,落在了开关技术研究室技术团队身上。
时间紧、任务重,且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面对该技术团队自成立以来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开关技术研究室组织党员骨干从零开始,潜心钻研、反复预演,先后完成了35项大型交接试验。针对试验中击穿放电难以快速准确定位的问题,技术尖子李天辉博士不断尝试,首创了基于多种放电效应信息的“三步击穿定位法”,先后成功定位7起特高压GIS重大缺陷,准确率达100%,有效保障了特高压工程的顺利按期投运。该创新成果的投入使用,让每站平均节省试验工期4天。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该技术团队如出征的将士,闻令而动,一往无前,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2020年元旦当天,邢台站特高压GIS局部放电异常告警,研究室立即派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连夜开展检测诊断和缺陷分析,提出检修建议;2021年,累计紧急出动11次,开展GIS、开关柜、断路器等设备故障分析,跟踪故障设备解体分析、同类设备排查治理……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开关技术研究室成员呕心沥血,用青春绘就电力设备技术图谱,严把设备入网的最后关口,2021年,圆满完成了耐压试验、线路参数测试、发电厂设备预试等各类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交接试验、诊断性试验和带电检测工作共计280余项,为河北南网10余家发电企业、7家地市供电公司提供设备检测、试验服务,发现各类设备缺陷32项,用精湛的技术守护电力设备安全运行。
近年来,该技术团队取得发明专利29项,获得河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在内的各类省部级创新成果奖励14项,开关线圈绝缘检测诊断仪、设备状态多参量感知预警装置等一批成果研发成功并落地应用,解决了多项影响设备运行的技术难题,真正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设备安全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
■本报记者王井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