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为优化服务提供了方向,做出针对性改进就能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骑车到了目的地,却发现附近禁止停放共享单车,只好骑到停放区再步行回来;已经将共享单车停入停车框,APP定位却一直显示在框外,导致关锁失败……投放之初就面临乱停乱放问题的共享单车,经过一段时间整治之后,又出现了“骑车5分钟,停车半小时”等新问题,引发人们对这一行业发展模式的热议。
共享单车出现新的“停车难”,既有停放区规划不当导致的“不好停”问题,也有技术限制带来的“停不好”困境。一方面,停放区的多少、大小、位置等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实际用车量、道路情况等因素,从城市治理的层面系统规划。另一方面,信道拥堵、场景复杂等因素可能使共享单车定位信号受到干扰,最终影响定位准确度。
共享单车面临新的“停车难”问题,看似骑行末端的小细节,其实不仅影响着广大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与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初衷不相符。用户在寻找停放区的往返中,时间成本增加了;不准确的定位,不仅耗费停车时间,还可能导致用户付出额外的“调度费”。能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关乎用户的利益,也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新业态,共享单车在发展的同时,有各种问题相伴而行,也是新事物的成长规律。不过,因为定位技术和停放区规划等因素导致的“停车难”,和最初因为过度竞争、无序停放导致的“停车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后者可以通过社会治理逐步规范解决;而前者和行业盈利模式一样,关乎共享经济的市场竞争力,需要提升行业内部管理和技术服务水平。
众所周知,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兴起,主要基于两大优势,一是资源共享,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二是绿色低碳,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当前,经过潮涨潮落的共享经济,如果想行稳致远,就必须守护好行业发展的初心。
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享单车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为优化服务提供了方向,做出针对性改进就能打开新的发展空间。针对共享单车“停车难”问题,北京市交通委指导各区在全市范围内已施划超过2.6万处自行车停放区,年内还将增设停放区。深圳印发《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提出“进一步强化共享单车管理,优化停车设施供给”,将“探索建设一批高品质立体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同时,企业的技术攻关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有的企业已经尝试通过共享单车双定位模式、设置蓝牙道钉等方式,提高定位准确度。相信随着管理和技术不断提升,新的“停车难”问题将被逐步破解。在保证停放秩序的前提下,共享单车将更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共享经济发展的每一步往往都是对新领域的探索,也意味着可能面临全新的问题和挑战,不仅考验企业管理和技术服务水平,也关系到城市发展规划和治理效能。只有在提升效率与维护公共利益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共享经济才能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升级、持续发展。(尹双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