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宽城满族自治县总工会把创新工作室建在农业产业链上,让农户乐享技术成果——
产业链上建创新工作室鼓起农民腰包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在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金杖子村金成林承包的3个大棚里,3亩多玉米个大饱满,就等着收获了。“这些玉米收获后能卖出承包大棚的成本。之后,我要马上栽植西红柿,那才是大棚收入的大头,每年能纯收入十几万元。我们两口子靠着这3个大棚,比外出打工强多了。”金成林告诉记者。
金成林能在家门口靠种植蔬菜大棚致富,得益于该村农业合作社建立创新工作室后,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创新研究和先进农业技术推广,使他家每年收入比以前有了大幅度增加。
原来的金杖子村是一个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贫困人口1400余人、村集体负债10余万元的贫困村。几年前,村里也有一些农业产业项目,但是因为不重视创新,没有大面积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所以农民靠种植获得的收入都不很高。为了帮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从2017年开始,宽城满族自治县总工会开始谋划在农业产业链上建立创新工作室。在县总工会的支持帮助下,2019年宽城县第一家建在农业产业链上的“金秀贵创新工作室”成立了。金秀贵是该村蔬菜种植方面的专家,潜心研究蔬菜种植多年,有很多蔬菜种植方面的先进经验。工作室成立之后,在县总工会的指导下,主动对接省内外科研院所,推动传统产业向规模化、名优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成功探索“土豆谷子一年两熟”种植新模式,收入是传统玉米种植的8倍多;邀请蔬菜林果专家开展培训,培养10多名党员成为技术员;推广种植栽培蔬菜优良品种、优质水果等先进技术。“我们不但请专家来培训,还带着他们到外地参观学习,并且都参与创新工作室创新研究,现在任何一个承包大棚的农民,拉出来就是一个领域的专家。”金秀贵自豪地说:“在我们创新工作室指导下,每个种植户每年增收一二万元是常事。”
在该县总工会帮助下,西沟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王青文创新工作室”,开展果树栽培技术创新、新技术实验推广等。几年来,该创新工作室先后研发和引进了板栗轮替更新整形修剪技术、山楂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苹果单轴延伸整形修剪技术、苹果“三优”栽培技术、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等20多项先进技术。这些技术同时在该县及周边地区广泛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形成创新合力,该县总工会还指导成立了“宽城创新工作室联盟”,统筹协调全县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创造、技术革新等,各行业创新人才取长补短、密切配合,形成综合创新合力。
截至目前,该县已在农业产业链上建立创新工作室5家,研究和推广先进蔬菜林果技术成果100多项。同时,通过创新工作室组织开展蔬菜林果技术培训班40多场次,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培养蔬菜种植、果树栽培专业技术人员120多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