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布局、发展冷链多式联运、发展农产品产地直供模式、提高智能化发展水平、培育冷链物流发展品牌……日前,石家庄市出台《石家庄市“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冷链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实际,聚焦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突出瓶颈和痛点难点卡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畅通通道运行网络,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健全监管保障机制,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效率,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形成一批
综合性龙头企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方案》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链条完整、设施先进、标准健全、服务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建成1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一批产销冷链物流集配中心。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基本建成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乡、服务京津冀的冷链物流网络,支撑冷链物流深度融入“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精细化、多元化、品质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培育1至2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冷链物流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
《方案》还提出了科学布局冷链物流设施、提高冷链物流运输效率、探索冷链物流多维发展模式、提高冷链物流发展质量、培育冷链物流发展品牌、强化冷链物流要素保障、提高冷链物流支撑能力,以及加强冷链物流安全监管等8个方面重点任务。明确了加强组织协调、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统计监测和营造舆论环境4个方面保障措施,统筹推进冷链物流建设发展。
■科学布局冷链物流设施
《方案》提出要科学布局冷链物流设施,其中,在完善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布局上,聚焦石家庄市优势特色产业,以赞皇县、平山县、新乐市等瓜果主产区,赵县、晋州市等优质梨果产业区,高邑县、井陉矿区、井陉县等优势果蔬产业区为重点,布局建设一批产地预冷库和冷链物流中心。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家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重点镇和中心村,分区分片集中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合理设置田头停车、换装场地,完善果蔬“最先一公里”冷链配套设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在完善销地冷链物流设施布局上,以藁城区、正定县等冷链物流节点为支撑,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与消费规模匹配的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加大冷链前置仓库建设力度,鼓励销地冷链集配中心、中央厨房等整合“最后一公里”配送资源。
在完善集散型冷链物流设施布局上,依托高新区冷链物流城市集配中心等集散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冷链物流设施,打造冷链物流集散中心。
■提高冷链物流
运输效率和发展质量
《方案》提出要提高冷链物流运输效率,提高冷链物流发展质量。其中,要求强化冷链运输一体化运作,依托陆港型国际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功能,完善集疏运体系,开展规模化冷链物流干线运输,培育公路冷链、铁路冷链班列等干线运输模式,发展中转换装、区域分拨,推动冷链物流干线运输与区域分拨配送业务高效协同。以产销冷链集配中心为支撑,高效衔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冷链物流设施,构建干支线运输和两端集配一体化运作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鼓励物流企业强化综合服务能力,提供“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城市配送”冷链物流服务。
要推动冷链运输设施设备升级,加大标准化车型推广力度,有计划、分步骤淘汰非标准化冷藏车。建设标准化冷链载器具循环共用体系,鼓励企业应用适合果蔬等农产品的单元化包装,推动冷链运输全程“不倒拖”“不倒箱”,减少流通环节损坏。
提高冷链物流发展质量,要推动冷链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加速绿色化发展进程。鼓励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推广自动仓储、分拣、监控等设备应用,打造自动无人冷链仓。鼓励企业对在用冷链设施设备开展节能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等模式,加强冷链物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
■本报记者刘艳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