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高端制造“金名片”
(资料图)
——探看河钢集团张宣科技转型升级(下)
8月21日,河钢集团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某牌号哈氏合金,产品质量及各项性能指标均得到了客户的满意评价。
“哈氏合金是典型镍-铬-钼固溶强化型镍基耐蚀合金,被称为万能型耐腐蚀材料,是现代金属材料中最耐蚀的一种。”张宣科技特材研制公司工程师马超介绍说,张宣科技作为河钢宣钢转型升级新的承载体,今年以来,累计开发因瓦合金、高温合金、哈氏合金等高端新材料30余种,供应海工、核电、石化领域的一批高端客户,供中航工业航空材料产品售价达到24万元/吨。
布局高端材料研发制造
在张宣科技特材研制公司,挂职技术部副部长的河钢材料院特材所责任工程师樊明强正全程跟踪热作模具钢新材料的生产。自特材研制项目落地投产以来,张宣科技与河钢材料院双向发力,围绕新材料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等领域展开了全方位合作。
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高技术产业。
“张宣科技是河钢集团重点规划、省政府批准建设的集高端材料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产业化基地。”张宣科技高端材料制造事业部负责人说。近年来,河钢集团围绕“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深刻把握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结合张宣科技转型升级规划,投资建设特种材料研究制造基地,紧跟层出不穷的新产业新业态对铁基新材料的需求,并据此不断更新河钢的材料目录和市场目录,在新产业、新业态中先行一步。
张宣科技国际一流的特种材料研究制造产线 李腾 摄
樊明强介绍说,河钢材料院已在新材料研发领域业成功开发了特种不锈钢材料及焊材、高温合金材料、耐蚀合金材料、精密合金材料、高品质模具材料等系列特种金属材料产品,正将这些研发成果逐步移植到张宣科技,实现规模产业化。
新型高强殷钢产品是制造倍容量输电导线最尖端的核心关键材料。今年5月,河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强殷钢产品在张宣科技成功实现落地转化,批量供应国内某知名电缆生产企业,打破了国内外极少数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助力河北省成为国内首个具有倍容量导线全产业链制造能力的省份。
全面进军高端材料市场
定位提供以高温合金、耐蚀合金和精密合金为主的特种合金材料及高品质模具钢生产与服务,从一流设备保障到科技创新支撑,张宣科技全面夯实进军高端材料市场的实力。
进军的底气源自于一流的设备硬实力支撑——
行业一流的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恒熔速保护气氛电渣炉、自由锻锤、45MN快锻机及其配套设施,替代了传统钢铁冶炼装备和工艺。其核心装备引自全球著名的加热、熔化、热处理和焊接等设备专业化集团——美国应达集团,具备高品质镍基特种合金产品供应能力;检化验光谱分析仪引自德国阿美特克公司,可满足铁基、镍基、钴基材料化验分析,代表目前行业最高端水平,是国内屈指可数的专业分析仪。
进军的底气源自于一流的创新软实力支撑——
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创新资源高地合作,共建“高端特种材料研发中心”“高品质特种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10余个重要协同创新平台。借助这些平台,张宣科技开展了多轮“头脑风暴”,得到了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中科院院士周远、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及各方专家的悉心指导。实施耐超低温高强韧不锈钢、“人造太阳”项目—硼钢板材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聚集国家战略需要,瞄准“专精特新”,镍基合金材料具有代表性。其具备耐高温、耐蚀、高硬度、轻质量等优良性能,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石化、机械、海洋等领域,而目前国内高端产品产能不足,仍然依赖于进口。
今年以来,张宣科技累计新开发10个镍基合金产品,具备了特材镍基合金系列产品控制锻造能力,高温镍基合金控制锻造能力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发力“绿色能源+高端制造”
在张宣科技产品展示台上,一个个平均售价达10万以上的高端材料产品明光铮亮、充满质感,张宣科技利用首批获得的“绿电”交易资质,将今年购入的6923.8万kWh“绿电”,全部应用于这些高端材料的制造。
在欧盟今年通过实施全球首个“碳关税”给钢铁行业带来重大挑战的背景下,“零碳排放”正赋予张宣科技高端材料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成立新能源事业部,深入推进“电源、电网、负荷使用、电能储存”一体化项目及建设工作,与京能国际合作开展“绿色能源+高端制造”项目,于今年内建设首期屋顶光伏项目,全部绿电用于特材研制及金属制品高端材料生产。
成立产业园区工作专班,推进烟筒山新能源示范园建设,与国内风电装备龙头企业在“新能源装备制造、运营维保、资源开发一体化示范项目”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充分利用张家口丰富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张宣科技将实现“绿电”制造“绿氢”、“绿电”制造高端材料,以全流程绿色的新面貌,向行业递出一张绿意十足、竞争优势显著的转型升级“金名片”。
本报记者张莉慧 通讯员 高丽 李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