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连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持续高温天气。据工人日报报道,近年来,除了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传统的户外作业劳动者,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及防疫一线人员等也面临高温“烤”验,但高温劳动保护的相关政策规定施行多年未“上新”。专家表示,针对高温劳动保护面临的新情况、新群体和新需求,高温劳动保护应与时俱进。
昨天,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这已是连续12天发布高温预警。持续走强的高温天气令人揪心,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令人痛心。不少地方出现因热射病导致的死亡案例,有的是因在户外工作时间过长,有的是因工作在相对密闭的空间,表明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对高温的警惕性不够,对高温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极端事件应急处置不力。同时,不少劳动者反映,高温津贴的标准多年未变、高温劳保用品的质效不高,期待高温劳保有更大的改善。
按照《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近年来,广东、河南等省份已经上调了津贴标准。各地对高温津贴和劳保用品的发放,应该说有了极大进步。但也要看到,高温劳动保护的更新速度还没有跟上温度变化的脚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者对高温津贴增长也有了更多期待。但一些单位的高温劳保还停留在保障用水、送西瓜冷饮、避开中午时段等传统做法,有些单位高温补贴没有完全发放到位,有些劳保用品如安全帽则加剧户外工作的闷热。此外,有些临时工在高温烈日下工作,由于没有签订正式劳动合同,难以享受到法律的应有保护。
高温持续刷新,高温劳保需要上新。应该建立高温津贴标准的动态增长机制,同时加快研发满足高温作业群体需求的高性能劳保用品。近日各地已经出台一些临时性的防暑降温政策,比如南昌核酸采样人员可以免穿防护服,合肥等地核酸采样时间避开正午最热时段;有的地方遇有高温预警时,要求延长中午休息时间或缩短户外劳动时间,或者加大室内通风透气力度、增加劳动者轮替的频次等等,都是切实可行而又效果明显的好办法。
无法改变极端高温频繁出现的大环境,也无法改变社会对劳动的需求,但只要把劳动者的权益放在心上,完全可以创造一个相对凉爽的小环境,对高温下的劳动者进行更好的保护。高温下的劳动者在守护整个社会的运转,保护他们高温下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贾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