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讯(通讯员庞趁友 吴昊)日前,以“传承创新 共创锦绣世界”为主题的“锦绣世界-2022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技艺精品展”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展。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廊坊市青年拔尖人才、永清县服装博物馆馆长赵波手工制作的汉族服饰亮相“锦绣生活”主题展区,展示了永清非遗服装文化的魅力。
“我们这次展出的每一件作品的面料都是由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订织的,然后再根据我们博物馆历史服饰厅的服装1:1复制完成,每一件服装从订织面料到制版再到缝制完成,都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我们通过这样的国家级活动平台,使永清的服装文化、永清的时尚文化在全国得以展示,也让更多的服装服饰爱好者了解到中国数千年的汉服文化。”赵波介绍说道。
据了解,永清县服装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服装类综合博物馆,也是河北省首家服装博物馆,以挖掘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为基础,集中展示现代服饰和国际服饰,馆内包括大量各朝各代服装服饰、民族特色服饰及鞋帽、挂件、手摇缝纫机、清末青铜熨斗等物品,清晰展现了我国传统服饰在面料、纹样、结构和形制上的演变历程,以及不同朝代、不同时代服装礼仪的文化脉络。
该馆占地面积20.8亩,建筑面积10000平米。馆内藏品2000余件,一楼已建成展厅陈列服装407件,其中包括清咸丰时期龙袍、全世界最臻美云肩、清代黄缂丝万寿如意纹褂等珍贵文物37件。馆内的展品包括历史性服装400余套(件),从先秦到近代,涵盖白族、纳西族、侗族等32个民族特色服装以及鞋帽、挂件、手摇缝纫机、清末青铜熨斗等文物。一共分为五个展厅,分别为历史服饰厅、云肩服饰厅、清代宫廷服饰厅、民间服饰厅、民族服饰厅;包括绵、麻、竹、皮以及绫、罗、绸、缎、纱、绒、锦、缂等各类丝织品。清晰地展现了我国传统服饰在面料、纹样、结构和形制上的演变历程,对于研究明、清、民国时期服饰制度,织造技术,艺术审美等有着重要的价值。
为方便游客参观,永清县服装博物馆去年9月进行升级改造,经过6个月的升级改造,正式对外开放。升级后的博物馆采用了透明玻璃屏、沉浸式裸眼3D技术和3D试衣镜,利用VR、AI技术植入历史,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服装文化的发展变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